什么是示波表的波峰因数?
经常有人问到
示波表的波峰因数。如果你去查一下规格,你所唯一可以找到的解释波峰因是“该读数不依赖于任何信号,即波峰因数”。这里我们将解释波峰因数是一个怎么样的数值,及该数值可以有什么用途。对于万用表而言,在非正弦波的交流电压测量的时候波峰因数应当被考虑在内。波峰因数被定义为峰值电压对有效值电压的比值。
典型的波峰因数是:
正弦波:1.414
方波: 1
25%的占空比的脉冲:2
对于
万用表而言,(它可以处理很高的波峰因数),但是因为你不能够真正处理你所测量的波形的形状,因此可能由于你的信号峰值过高而使你的读数错误。峰值数值可以使电路过载,同时读数可能过低而在测量问题上又没有显示。真有效值读数的万用表可以规定其可以真正准确处理的最大的波峰因数的数值。由于真有效值转换芯片的饱和的特性,该数值通常是在完全刻度读数的最低处附近。在半刻度附近会有更好的精确度。因此在次高量程内检查你的万用表的读数,并且验证该读数是否在同一的数量级是一个很好的习惯。Fluke 87的波峰因数可以到达3。Agilent 33401A和33970A的波峰因数是在“完全的刻度附近有最大为5的波峰因数”(刻度具有额外的0.40%的误差)
对于ScopeMeter的产品而言,情况则不一样。首先,在屏幕上总有波形来指示你以告知信号是否过载。另外,ScopeMeter从取样的波形数据之中计算真有效值测量数值,只要取样的数值位于A/D转换器的量程之外,则读数不再被显示,而OL则会被指示。例如,Fluke 123在峰值大于8.5V的时候会以5V的量程显示OL。这将会导致完全刻度的波峰因数为8.5/5=1.7。虽然该数值不是很显著,但对于ScopeMeter来说这并不重要,因为该设备不显示不正确的读数。另外,当使用在自动的模式的时候,它会自动地变换到下一个较高的量程。(ScopeMeter可以同时测量峰值和有效值)
Fluke 123的使用者经常说他们还是希望使用单踪迹的方式而不是双踪迹的方式。
单踪迹的方式的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而获得:
方式一:使用EXCEL来编辑波形数据以消除其中的最大/最小数据(或者是取他们的平均数值)这里有一个例子是将最小的数据拷贝到最大的数据。这样一来FlukeView就在每个顶上显示两个波形,这样看起来就象是单个踪迹的模式
·在FlukeView之中打开波形
·保存为.CSV文件
·打开.CSV文件,使用Excel
·将栏3的数据拷贝到栏2之中(使最小波形等于最大波形)
·以新的文件名称保存该文件.(也是以.CSV的文件的格式)
·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
·用原先的.CSV文件的头替代该.CSV文件的头(行1..19)。
(Excel从文本部分移走“引号”,而FlukeView则要求使用来打断文件the file)
·保存该文件
·用FlukeView打开该文件
(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非常的复杂。)
第二种更为简单的方式是将在从Fluke 123 ScopeMeter下载的波形作另一个记录选择。在“波形的输入和记录选择”按钮之中选择“获得A记录”。
现在你获得了一个单踪迹的显示,最大到1000个样本的容量。这就是Fluke 123所使用的波形数据来进行真正的RMS测量。而这种“最大/最小”的踪迹是用来做闪烁捕捉、峰值测量、自动安排等等的运用的。
来源
电能质量分析仪 http://www.hncsw.net/